最新消息:

陶瓷之魂,思政之韵:将陶瓷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

新闻 adminhujia 52266浏览 0评论

来源:中国网

在历史悠久的文化长河中,陶瓷艺术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蕴含着独特的民族精神与时代价值。将陶瓷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无疑为这一传统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内涵。陶瓷之魂,不仅体现在其精湛的工艺与不朽的艺术魅力上,更在于它所传递的匠心独运、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及跨越时空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通过深入挖掘陶瓷文化中的思政元素,以引导大学生在欣赏陶瓷之美的同时,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与审美追求,从而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此举不仅能够丰富思政教育的形式与内容,更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贡献力量。

一、中国陶瓷文化的基本内涵、精神内涵及内容

中国陶瓷文化,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丰富而深远。从材质文化看,陶瓷以土、水、火为基本元素,经匠心独运,展现出独特的质地美,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工艺文化方面,陶瓷制作技艺精湛,无论是拉坯、雕刻还是施釉、烧制,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工匠智慧。制度文化上,古代官窑制度的设立,不仅保证了皇家用品的精美,也推动了陶瓷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器物文化形态中,陶瓷作为日常生活用品、艺术品及礼仪用品,其造型、纹饰与功能完美融合,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与审美追求。因此,中国陶瓷文化是集材质、工艺、制度与器物文化形态于一体的综合艺术体系,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陶瓷文化历史悠久,发展脉络清晰,各时期特色鲜明。唐代陶瓷以三彩、白瓷著称,色彩斑斓,工艺精湛,展现出大气磅礴的盛唐气象。宋代陶瓷则追求简约雅致,汝窑、官窑等名窑辈出,釉色温润如玉,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元代陶瓷以青花瓷为代表,色泽鲜艳,图案生动,展现出草原民族的豪迈。明代陶瓷在继承前代基础上创新,景德镇成为瓷都,瓷器种类繁多,工艺更趋精湛。清代陶瓷则注重装饰,粉彩、珐琅彩等技法独树一帜,色彩斑斓,富丽堂皇。鸦片战争后,中国陶瓷受西方影响,开始融合新元素,现代陶瓷艺术逐渐兴起,既保持传统韵味,又展现时代特色。因此,中国陶瓷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审美,也见证了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陶瓷文化,深植于器与道的哲学土壤,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陶瓷器物不仅是实用之器,更是文化之载、精神之象。其中,不断革新的创造精神,驱动着陶瓷技艺从原始陶到精美瓷的飞跃;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则体现在每一道工序的极致追求,使陶瓷成为工艺美的典范。和谐共荣的开放精神,让陶瓷艺术在交流中融合,展现出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同时,陶瓷制作需多人协作,体现了合作共赢的协作精神。这四大精神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中国陶瓷文化的独特魅力。它们不仅是中国陶瓷艺术长盛不衰的秘诀,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写照,激励着人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断追求卓越,共创辉煌。

二、中国陶瓷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义

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陶瓷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以其独树一帜的造型艺术、精妙绝伦的纹饰图案及精湛细腻的工艺技法,为高校思政教育开辟了广阔而深邃的教学资源领域。将陶瓷文化巧妙融入思政课堂,不仅能够极大地拓宽学生的文化认知边界,使其在领略陶瓷之美的同时,深刻理解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精髓,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与认同感。通过细致剖析陶瓷艺术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审美理念及工匠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促进文化自信的提升。这一融合策略,旨在构建一个既富有文化底蕴又紧贴时代脉搏的思政教育新生态,为培养具有深厚人文素养和强烈民族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贡献力量。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陶瓷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文明的瑰宝,不仅凝聚了古人的智慧与匠心,更是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科技发展脉络不可或缺的实物资料。它如同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与文化的演进。深入学习陶瓷文化,学生不仅能穿越时空的界限,近距离触摸到那些辉煌历史片段,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独特魅力,还能在这一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激发起内心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通过陶瓷这一文化媒介,学生得以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进而在心灵深处种下热爱祖国、传承文化的种子,为成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新时代青年奠定坚实基础。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陶瓷文化,这一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与艺术魅力的领域,其生生不息的传承与发展,始终依托于不断的创新实践与时代精神的融入。将陶瓷文化精髓巧妙地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之中,不仅能够为学生开启一扇通往传统文化深处的大门,更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被鼓励在尊重与传承陶瓷文化的基础上,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将个人创意与时代需求相结合,为陶瓷艺术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通过这样的融合教育模式,学生不仅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更在实践中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成为既懂传承又会创新的新时代青年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弘扬工匠精神。陶瓷制作,这一古老而精湛的手艺,在其细腻繁复的过程中,深刻体现了工匠们对完美的不懈追求与卓越品质的执着坚守,这种精神内核与思政教育中积极倡导的敬业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谋而合。将陶瓷文化深度融入思政教育体系,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欣赏陶瓷艺术之美的同时,深刻理解到背后所蕴含的工匠精神,更能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即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无论从事何种行业,都应秉持精益求精的态度,勇于担当,乐于奉献。通过这样的文化熏陶与教育引导,学生的敬业精神与社会责任感得以有效培养,为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奠定坚实的价值基础。

促进跨学科教学。陶瓷文化,作为一门横跨历史长河、融汇艺术与科技精髓的综合性学科,其深厚底蕴与广泛影响力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丰富的资源。将陶瓷文化巧妙融入思政课程,不仅能够打破传统学科界限,促进历史学、艺术学、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的跨学科教学与融合,还能够极大地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与创新潜能。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深刻理解陶瓷文化所承载的民族文化精神,更能在跨学科的学习实践中,不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为将来成为具备多元知识结构与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三、中国陶瓷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路径

推进课程设计与教学融合。将中国陶瓷文化深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体系,关键在于精心推进课程设计与教学融合。一方面,在思政课程的总体设计中,应创造性地将陶瓷文化纳入为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组成部分,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专题讲座以及互动研讨等多种教学形式,巧妙地将陶瓷文化的精髓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有机融合,使学生在领略陶瓷艺术之美的同时,深化对思政理论的理解。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陶瓷文化这一独特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挖掘陶瓷作品背后蕴含的历史脉络、文化内涵、艺术成就及社会价值,以此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共鸣,显著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这一融合策略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与思政觉悟并重,助力其成长为具有深厚人文情怀和时代责任感的复合型人才。

开展特色思想政治课程。将中国陶瓷文化深度整合进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需着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思政课程体系。可以开设以陶瓷文化为核心主题的思政课程或系列专题讲座,在课程设计和内容组织上将陶瓷文化的丰富内涵与思政教育目标紧密相连,贯穿教学始终。此类课程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传承千年的陶瓷文化魅力,也可以了解陶瓷制作的精湛工艺 ,更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意义与精神价值。其次,借助这些特色课程作为桥梁,引领学生深入探索陶瓷文化的广阔天地,从陶瓷的历史沿革、艺术成就到文化象征,全方位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通过这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不仅丰富了思政教育的文化维度,还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成长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时代责任感的新青年奠定了坚实基础。

组织融合实践教学活动。将中国陶瓷文化深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教学活动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首先,应积极组织学生实地参观陶瓷文化博物馆、历史悠久的陶瓷工坊等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近距离观察和亲身体验,让学生深切感受到陶瓷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在心灵深处增强对陶瓷文化的认同感与浓厚兴趣。其次,开展陶瓷制作实践活动是另一项重要举措,通过指导学生亲手参与陶瓷的设计、成型、烧制等全过程,不仅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更直观地了解陶瓷文化的深厚底蕴,还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锻炼实践操作能力。这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不仅丰富了思政教育的形式与内容,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文化素养与创新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开展跨学科融合教学。将中国陶瓷文化巧妙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跨学科教学策略显得尤为重要。首先,促进思政课程与艺术学、历史学、文化学等相关学科的深度交叉与融合,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构建起一种全新的、多维度的跨学科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旨在通过多元学科的视角,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和深入的平台。在此基础上,跨学科教学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历史学的深度、艺术学的广度以及文化学的内涵等多个维度,全面而深入地审视陶瓷文化,不仅加深对陶瓷艺术技艺的理解,更领悟其背后蕴含的文化精神与时代价值。此策略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思政教育的内涵,还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为他们成长为具有宽广视野和深刻洞察力的新时代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中国陶瓷文化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首要步骤是构建一个陶瓷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的网络教育资源平台,该平台应集教学视频、互动问答、在线测试等功能于一体,确保学生能够突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进行高效便捷的学习。此外,应积极引入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前沿技术,为学生创造沉浸式、互动式的陶瓷文化学习体验。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学生不仅能够直观地观赏陶瓷艺术品的三维模型,甚至能“亲手”参与陶瓷的制作过程,从而在深度互动中加深对陶瓷文化的理解与感悟。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思政教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科技应用能力,为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将中国陶瓷文化深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是核心环节。首要任务是加大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并积极引进具有陶瓷文化深厚背景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素养的优秀人才,逐步构建起一支既懂陶瓷文化又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素质的复合型教师队伍。这支队伍应能够熟练运用陶瓷文化的丰富资源,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同时,应大力鼓励教师开展陶瓷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教学研究,不断探索两者结合的新路径、新方法,通过实践探索不断提升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学习陶瓷文化的同时,深化对思政理论的理解与认同。这一系列举措不仅能有效提升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还能为培养具有文化底蕴和时代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提供坚实支撑,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将中国陶瓷文化这一瑰宝与高校思政教育紧密结合,以通过多元策略提升教育的深度与广度。通过开设特色课程、实践教学、跨学科教学以及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一系列创新举措,不仅让陶瓷文化在思政课堂上焕发了新的生机,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文化自信与创新能力。这一系列融合实践,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也为思政教育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使之更加贴近时代需求,富有感染力与实效性。因此,持续探索陶瓷文化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将为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时代担当的高素质人才开辟更广阔的道路,共同书写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新篇章。

(作者:杨莉莎,景德镇陶瓷大学讲师;本文系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思政专项(编号:SZZX23022)研究成果。)

转载请注明:头条中国网 » 陶瓷之魂,思政之韵:将陶瓷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